近期,小鹏首款增程SUV G01的谍照与参数密集曝光,引发市场震动。这款代号G01的车型车长超5.1米、轴距达3米,采用三排六座布局,定位直指家庭用户的中大型SUV市场。而就在小鹏向增程领域落子的同时,理想汽车反向突进纯电腹地,宣布其首款纯电SUV i8将于7月上市,目标“三年内跻身纯电第一梯队”。两条技术路线,两大新势力巨头,一场双向奔赴的战争已然打响。
小鹏期待“销量催化剂”
曾几何时,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对增程技术的不屑言犹在耳。然而短短一年间,小鹏却以G01为矛,刺向增程市场的核心腹地。这一战略急转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数据与现实压力——2024年9月,增程式车型批发销量同比暴涨68。4%,增速远超纯电车型的27。1%。
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SUV实现销量与盈利的跃升,理想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50。45万辆,成为“蔚小理”中首家盈利的新势力。面对此景,小鹏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纯电孤军难以支撑生存空间。
“增程车是销量催化剂。”一位接近小鹏的业内人士道破天机。小鹏虽然在MONA M03助力下月销重回两万辆,但传统产品线增长乏力,亟需新突破口。G01因此承载重任——其430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约为理想L8的1.5倍)与1400公里综合续航,配合25-30万元的预售价,直击家庭用户对续航与成本的敏感神经。
而理想的纯电转身同样充满无奈。增程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其首款纯电车型MEGA月销仅千余台,与35万元级竞品小鹏X9持平。为扭转局面,理想投入重金建设超充网络,计划在i8上市前建成2500座超充站。但中大型纯电SUV的单品月销尚未突破5000辆的天花板,理想能否以i8打开局面仍是未知数。
其实小鹏汽车加速布局增程赛道的战略抉择绝非偶然之举。据已知消息,其产品矩阵已规划G01至P7、G6等5款增程车型,形成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全覆盖。这一动作深刻折射出企业对消费痛点的精准把握——在充电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的当下,"可油可电"的增程技术路线,恰似为续航焦虑症患者开具的对症良方。
值得玩味的是,小鹏选择以G01这款"大六座+超长续航"旗舰车型作为破局尖刀,直指理想与问界构筑的家用SUV防线。这种错位竞争策略既避免了与纯电领域友商的正面交锋,又通过场景化产品定义切入增量市场,展现出新势力车企特有的战术灵活性。
增程与纯电间打响“攻防”战
小鹏G01的攻势看似凌厉,但增程战场早已强敌环伺。理想L8与问界M7组成的“双巨头”占据70%以上的增程SUV份额,形成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而后来者零跑、阿维塔等品牌也通过增程车型实现销量破万。小鹏虽规划了5款增程车的战略蓝图,但作为市场新人,其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
产品认知关首当其冲。理想以“冰箱彩电大沙发”重塑家庭出行标准,问界凭华为智驾赋能差异化。小鹏虽堆料零重力座椅、车载冰箱、双后排屏,但舒适性标签需要时间验证。而成本控制更是生死线——25万元起售价下配备43kWh电池与5C超充,供应链消息透露其“贴着成本线打”。一旦规模上量不及预期,财务压力将急剧放大。
相较于小鹏的增程布局,理想的纯电战略虽面临市场天花板,但其手中握有三张关键牌:超充网络提前布局有效缓解里程焦虑,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将完成4000座超充站建设;家庭定位持续巩固增程车型的用户心智,形成品牌认知护城河;智能化方面,AD Max高级辅助驾驶与Mind GPT大模型协同提升用户体验,构建技术差异化优势。这种多维布局使理想在纯电赛道形成攻守兼备的战略纵深。
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曾坦言:“家庭用车需兼顾所有成员需求,而非单点突破。”这一理念体现在i8放弃三秒级加速,专注空间与安全性。但38-43万元的预售价(较L8高出6-10万元),能否被纯电用户买单仍是最大变数。
技术路线融合用户价值
当技术路线边界日益模糊,一场关于“终极方案”的论战正在业内发酵。某车企工程师在社交媒体直言:“2025年是大电混元年,增程式将成过渡技术”。其口中的“大电混”,正是指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支持全域800V快充的混动系统——这与小鹏G01的430公里纯电续航不谋而合。
小鹏的破局之道恰是以纯电思维重构增程。首先800V高压平台能实现“1秒充1公里”,12分钟补能344公里,有效解决了纯电里程焦虑的问题。同时,AI动力管理可实时分析路况、驾驶习惯及电池状态,动态优化优化增程器的介入策略。并且,43kWh的大容量电池也可满足一周通勤,彻底改变增程车“烧油为主”的旧模式。
而理想的纯电反攻,则依赖场景化创新突围。其自研VLA司机大模型融合视觉、语言与行为数据,目标使智驾更贴近人类驾驶逻辑。配合覆盖率达到80%高速服务区的超充网络,理想试图证明,当充电比加油更快,增程的价值壁垒将土崩瓦解。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曾做出预判:“技术路线之争将在2年内收敛。小鹏的430公里增程与理想的5C超充本质是同一解决方案的两面——让用户摆脱能源焦虑。”而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佐证这一趋势。
当小鹏用增程打开纯电局限,理想以纯电重塑能源体验,这场双向奔赴的战争没有败者,有的只是对用户价值的殊途同归。毕竟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无论是怎样的技术路线,能解决痛点的就是好车。
上一篇:学习特斯拉上海建厂,没了进口光环的雷克萨斯还有机会吗?
下一篇:敞篷车不再是有钱人专属,这4款车30万就能圆你的敞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