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车 > 新能源 > 正文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宽容一点?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6-11-09 11:22:49
近两月以来,关于汽车行业的政策不断,而每一次政策的发布都会影响圈内外的广泛关注。

近两月以来,关于汽车行业的政策不断,而每一次政策的发布都会影响圈内外的广泛关注。从新能能源积分政策的发布,到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建燃油汽车企业,再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等,几乎每一项政策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这是否代表着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申请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多达30多家。随着新能源造车势力的高涨,最终能在这场战争中打出天下的又会剩多少呢?

受国家奖惩政策左右

9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其中,NEV积分2018年正式实施。

管理办法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打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抵消燃料消耗量负积分;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允许结转和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允许自由交易,不能结转;新能源汽车负积分抵偿归零方式为向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

政策是枯燥的,以新取得生产资质的奇瑞为例,假设2018-2020年,奇瑞传统汽车产量达到60万,65万和70万,依据8%,10%,12% 的NEV积分比例要求,奇瑞需要在这三年至少分别生产1.2万,1.6万和2.1万辆续航250-350公里的纯电动车,才能完成新能源积分要求。

当然,众车企的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不能都归于积分管理办法,但这一办法的制定确实影响着车企,尤其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上的态度。

不仅是自主车企在积极号召国家政策,正向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资、外资车企也在全面布局新能源车在华发展方向,不然未来必遭窘境。假设某豪华品牌不销售新能源汽车,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购买积分,如果向一家品牌力低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购买,势必会影响豪华品牌值;其次,该豪华品牌在华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在中国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之时,而无视国家政策,对其品牌和产品都会造成负面影响。而聪明的车企,早已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顺应国家政策。

传统汽车被颠覆?

不得不说,近年来“颠覆”一词在汽车界出现的频率略高,尤其是新兴造车企业,动不动就在发布会、论坛上公开发言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技术喊话要颠覆传统车企。而这些言论虽尚未对汽车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技术的提升,确实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技术。

一年前,2015年10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明确提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国内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在今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路线图由"1+7"两部分组成,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及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等七项技术路线图。由此可见,两项重大的汽车业发展政策严重偏颇新能源汽车。

而此前,10月8日,国务院召开例行常务会议时,震惊汽车圈的“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言论,也在持续发酵,引发对传统汽车前途命运堪忧的思考。

说不惧怕被颠覆的传统车企一定是心虚的,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全部倾斜于新技术汽车,如果不在技术尚未成熟时抓住机遇,新技术颠覆传统汽车后,想要奋起直追保住行业地位难上加难。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对传统车企造新能源车的态度表示,其实大多数车企大多是在半推半就,不情不愿的情绪中开辟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这一观点也在车企将新能源车和传统车分放不同生产线上证实,确实,新能源等新技术在生产初期都是烧钱的产物,能够在新能源车中获利的车企少之又少。

新兴造车势力到底有多强大?

王秉刚在评价新能源造车势力时表示,新能源造车热,但是风险也很大。的确,国家向不具有造车资格的企业敞开大门,众多零部件,电池制造商,甚至有IT行业跨界造车,新能源造车热情空前高涨,而新兴造车实力在前景未知的状况下还遭受着质疑。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称,到2012年时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时产能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从年产几十万辆到200万辆的目标,注定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市场的巨大缺口也为新兴造车势力留了空。

正如王秉刚所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在导入期,并没有进入快发展期。目前所处的时期也正是新能源车企定型的时期,当市场稳固,技术成熟后,定会进入一个新能源汽车爆发的时期。

其实,现在新能源车企所需要的是时间问题,尤其是跨界车企,需要整合资源、技术、人才,还需要建厂、增强制造能力等,这不只是资金能够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可否认,在众多造车大军中存在浑水摸鱼,趁机捞钱的企业,但不能一棍打死。

小编认为,毕竟是真金实银的本钱投进去,若不是有造车的决心定不会趟这趟看不到底的浑水,即便不能保证拥有宽容的心态对待,至少做到不讽刺,如果造车遇瓶颈自然会退出,就像苹果和富士康一样。虽然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车企都处在造车摸索阶段,都需要时间的检验和认可。

 
相关热词搜索:新能源汽车

上一篇:造新能源汽车门槛高,为何大家还争先恐后进入?
下一篇:荣威eRX5插电混动车解析 专属颜色免费得上海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