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评论 > 正文

抛下腾势? 奔驰投奔北汽新能源

来源:时代周报 | 2017-08-01 09:09:48
6月1日,柏林总理府,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这两家“重量级”的中德汽车企业开始了在新能源领域“开疆辟土”的携手。

6月1日,柏林总理府,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这两家“重量级”的中德汽车企业开始了在新能源领域“开疆辟土”的携手。

时隔一个月之后,北汽和戴姆勒合作进展迅速。7月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汽集团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在德国柏林签署新的框架协议。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细节进一步敲定,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首款车型将于2020年推向市场。

同时,相对于戴姆勒只是提供车身技而采用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腾势而言,此次戴姆勒与北汽的合作,无论从品牌还是电池核心技术来看,都显得更加深入,也充分体现了戴姆勒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北汽戴姆勒合资要吸取腾势的前车之鉴,在品牌、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调整升级,其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品牌和造车实力两方面。如果说腾势是戴姆勒携手比亚迪进军中国市场的一个尝试,那现在和北汽的合作恐怕是动真格的了,毕竟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叫腾势,一个叫奔驰。”

携手共赢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官方目标是,到2020年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5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显然是所有厂家眼中的“肥肉”,在中国市场收获颇丰的戴姆勒更是明白站在“风口”的重要。

据悉,根据戴姆勒、北汽意向,将引入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产品,2020年戴姆勒集团和北汽集团将在北京奔驰投产纯电动车,为此双方共同注资,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同时开展动力电池的本土生产和研发,并采用国产电芯。这也是戴姆勒与比亚迪合资打造腾势汽车、战略性投资北汽新能源汽车之后,戴姆勒在中国市场落下的第三枚棋子。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加上腾势汽车的电池资源,戴姆勒在电池本土生产和研发方面已经走在大多数企业的前列。

之前,戴姆勒刚刚发表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规划“瞻思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投资100亿欧元,至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0余款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纯电动车,中国市场俨然成为“重中之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到2025年,中国市场将在奔驰新能源汽车全球布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满足中国客户未来对电动汽车的多样化需求,戴姆勒将持续加速国产化进程。”

对于作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的北汽,这已经不是戴姆勒第一次入股集团旗下企业了。2005年,北汽与戴姆勒开启以生产技术为中心,引入德方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流程;其后,签署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揽子合作协议。到了2013年,戴姆勒的投资占股达12%,成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戴姆勒也由此成为首家入股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外资汽车企业。相比于比亚迪与戴姆勒7年的磨合期,北汽与戴姆勒的融合度、默契度更高,品牌竞争力更强。

此次戴姆勒战略性入股北汽新能源,不仅丰富了戴姆勒在华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而且从北汽新能源本身的产品来看,不论是质量还是设计都有待提高,戴姆勒能够为其提供传统汽车工程制造技术;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经将单独上市计划提上日程,戴姆勒的加入无疑能够成为强有力的“资本背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

投石问路

事实上,在奔驰宣布与北汽合作之前,奔驰在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角一直是腾势汽车。早在7年前,戴姆勒就与比亚迪在深圳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共同研发电动汽车。然而,强强联合并没有带来1+1>2的效果。

2012年,腾势汽车品牌正式含着金钥匙出生了。这个走着中高端电动汽车路线的新品牌,一方面,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厂商比亚迪为其提供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另一方面,戴姆勒集团则为腾势提供源自豪华车的品质标准和造车工艺。既有着奔驰的品牌背书,又有比亚迪先进电池技术增持,腾势汽车的未来在当时备受业界期待。

然而,由于品牌定价过高、车型单一、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潮等多重原因,即便顶着迈巴赫设计师和电池专家的双重光环,腾势品牌自上市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腾势零售销量仅为2888辆。到了2016年,腾势制定6000辆的销量目标实际只售出2287辆,完成率低至38%。今年第一季度,腾势仅卖出323辆。

不仅销量黯淡,时代周报记者还梳理发现,腾势的财务状况更是堪忧,比亚迪的相关公告显示,腾势汽车2016年营收为4.32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3亿元。而且,到目前为止,腾势汽车没有向公众公布清晰的未来产品规划,对于腾势的第二款车型(代号为Dragon),公开的信息仅仅是新车将于2018年上市。

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今年5月时,腾势的两个‘大家长’分别向腾势注资5亿元,来填补运营中产生的资金缺口,以及为下一步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作出准备,使得腾势的注册本金从23.6亿元变成了33.6亿元,表现出对于腾势的未来依然看好。可是,腾势汽车发展可谓荆棘满满,一方面,当初双方股东的合作也并非真心诚意,比亚迪看重的是奔驰在造车品质方面的经验,奔驰方面则是看重了对方在电池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另外,在双方股东自身都还有电动车项目的情况下,资源调动也隔了一层,这样,腾势自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可以说夹缝中的腾势汽车着实有些尴尬。”

或许,腾势汽车对于奔驰汽车在华的作用就是“投石问路”,为奔驰在华新能源车市场积累一定经验和教训。当核心品牌EQ正式入驻后, 北京奔驰将能以自身品牌进驻能源车市场,而随后的加速国产化便是预料之中,同时,北汽新能源能为戴姆勒提供更多的新能源积分也是一大关键。因此,如今仍处于低迷期的腾势品牌今后将如何进一步发展,仍存不少的变数。

相关热词搜索:新能源奔驰北汽

上一篇:上半年业绩“止血”一汽轿车顽疾已除?
下一篇:一汽与长安或互换掌门人 后期会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