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车 > 新能源 > 正文

三家车企获发改委核准 新能源造车资质有望放开?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9-01-11 08:23:51
从政策的走向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年会全部退出,而在2019年开始,合资品牌的电动车会大量上马,国内新能源车的最后窗口期就在2020年。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纯电动汽车造车资质审批在停滞了近20个月后,日前终于重新开启。1月8日,康迪电动车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迪)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正式获得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

就在同一天,根据国家发改委2018年12月10颁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江苏省发改委也正式获得了核准了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年产7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次日,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源)收到河南省发改委关于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

康迪、国新和森源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以及江淮-大众之后,第16、17、18家获得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再次“开闸”还是“权力下放”?

去年12月1日,发改委连续发布3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批复,核准康迪、森源、国新三家企业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康迪、国新以及森源这三个项目不是国家发改委直接核准的,而是国家发改委委托江苏省和河南省发改委核准,核准时间赶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生效前。而从1月10日起,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将全部由中央核准转为地方备案管理。

早在此前发改委暂停新建新能源生产资质之前,这三家企业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走完了国家发改委的评审程序,但尚未获得核准。此后,发改委就全面暂停了核准工作。因此,此次三家企业获得核准,更像是国家发改委的一次“补录”。

2019年1月10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项目将调整为备案管理。这三家企业或成为备案管理制实施前最后一批获得发改委核准批复的企业。

与此同时,对于三家造车企业而言,能够获得发改委的审核只是迈入造车门槛的第一步,在获得发改委核准后,造车企业的产品还需要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的准入。这意味着,虽然发改委的核准权力已下放到地方,但工信部对于新建企业的约束效应仍然存在,且要求依然严格。

资质放宽有望成真

按照此前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在技术能力上,其首先必须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与此同时,还必须拥有整车试制能力。在售后能力上,上述新建企业必须能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承诺,并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体系。

市场人士指出,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表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有望进一步放宽,将引入更多非汽车生产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推动产业发展步伐。此次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的出台,有望为资质放宽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政策红线,避免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传统燃油车混业经营,制造技术和生产平台混用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资质也并非终身制。按照《新规》要求,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而对《新规》施行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定进行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否则将暂停生产。

从政策的走向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年会全部退出,而在2019年开始,合资品牌的电动车会大量上马,国内新能源车的最后窗口期就在2020年。如果在2018-2020年这三年里不能尽快拿到入场券,势必在未来将失去优势。而此次审批的再次放开,对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动车年销超百万辆 其中哪些卖的最好?
下一篇: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 补贴退坡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