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质量危机”正在燃油车市场蔓延,昔日以耐用著称的传统汽车,如今在价格战与智能化转型的双重挤压下,长期质量防线正全面溃退。
“买车就像扫雷游戏,选错车型,分分钟亏掉几万冤枉钱!”一位换了2辆车、踩坑无数的老司机无奈地感叹。这样的消费者心声在2025年的燃油车市场已非个案。
J.D. Power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VDS)显示,燃油车长期质量PP100(每百辆车问题数)连续两年攀升,三年内PP100增幅达9%,其中设计缺陷类问题PP100增幅高达20%,占到总抱怨数的45%,成为燃油车长期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燃油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考验。
数据揭示燃油车长期质量滑坡真相
“燃油车的质量防线正在全面溃退”。J.D. Power 2025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显示出一幅严峻的画面:行业整体问题抱怨数达到197个PP100,较2024年上升7个PP100。
豪华车和主流车市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81个PP100和202个PP100,显示即便是高端品牌也未能在这场质量滑坡中独善其身。
调查数据显示,质量问题的爆发点已前移至1-2年拥车期,这一发现尤为令人担忧。研究数据显示,拥车期1-2年内的车辆长期质量PP100已呈现“三连升”态势——从2023年的168个PP100,攀升至2025年的195个PP100。这一趋势直接暴露出当前燃油车新车品控能力的持续退化。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长期可靠性、耐久性及海量用户数据验证,本是燃油车相对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但在电动化转型加速与‘增配不增价’的双重竞争压力下,燃油车阵营如何守住质量底线,已成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缺陷与故障频发加剧质量危机
燃油车长期质量危机源于两大核心因素:设计缺陷与故障类问题的双重恶化。研究显示,设计缺陷类问题PP100占比升至45%,成为燃油车长期质量恶化的主因。与此同时,故障类问题质量抱怨较2024年同样上升2.8个PP100。
设计缺陷问题随拥车时间推移日益凸显。J.D. Power2022年的研究已发现,随着拥车期的延长,由设计缺陷引起的抱怨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拥车1-2年时,用户对设计类问题的抱怨数为68个PP100;拥车期进入2-3年和3-4年时,用户对该类别的抱怨数分别上升至81个PP100和96个PP100。
智能化与NVH问题成为质量恶化的重灾区。在燃油车可靠性恶化的Top10问题中,这两大领域贡献超75%增量:一是智能化功能,涵盖语音识别、车机故障、驾驶辅助系统;二是NVH工艺,包含胎噪、风噪、车窗及悬挂异响。
成本压力侵蚀质量根基?
激烈的市场价格战可能迫使车企压缩成本,部分成本压力最终传导至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环节,影响了质量把控和交付表现。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平均成交价下降12%,但这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减配暗战”。
一位合资品牌车主张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购买的同款车,比朋友早买一年,降价3万,但一次小追尾后,他发现自己的后防撞梁比朋友的明显薄一些。
减配的“重灾区”遍布车辆关键部件。包括车身钢材强度暗降、隔音材料缩水、底盘悬挂部件材料降级以及电气系统标准降低。其中,某合资品牌B级车热成型钢比例下降近10%。这些隐性的降本措施直接影响了车辆的长期可靠性。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减配车型故障率高出35%”,且“零部件质量”相关投诉同比增长47%,远高于销量增速。
此外用户对信息娱乐系统的抱怨尤为集中,主要涉及人机交互设计缺陷和硬件性能瓶颈。具体表现为语音识别逻辑混乱、识别困难;触控屏响应延迟、操作逻辑不合理;蓝牙连接不稳定、车机导航在途中死机需重启等。
一位车主抱怨:“车载语音识别经常无法理解简单指令,还不如我直接用手机导航。”这种技术宣传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割裂,正成为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座椅舒适性倒退,电动调节卡滞、腰托支撑不足问题集中爆发。
无一品牌能在质量滑坡中独善其身。J.D. Power研究显示,从品牌阵营来看,燃油车设计类问题PP100均呈现大幅增长。
燃油车如何守住质量底线?
强化研发验证与质量管控体系是关键。汽车制造企业在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车辆配置升级与消费者用车体验需求的变化,针对座椅、空调、车机、噪音/异响这四大类VDS‘魔鬼问题’的解决方案,也需同步迭代。
二手车市场已成为燃油车质量问题的放大镜。一位二手车商坦言:“某些减配车型收来也卖不掉,除非更低价格处理。”开3年的燃油车通常能保持原价60%左右的残值,但一些质量口碑滑坡的车型,3年贬值可能超过一半。
市场终将惩罚那些在质量上妥协的车企,也会奖励那些在看不见的地方坚守品质的企业。现在燃油车市场明显出现两级分化,销量好的燃油车只集中在几个品牌“经典”车型中。当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质量底线才是燃油车在新能源浪潮中最后的护城河。
上一篇:第三季度巨亏超17亿元,广汽离“炮火”越来越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