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资讯 > 正文

第三季度巨亏超17亿元,广汽离“炮火”越来越近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25-10-27 14:08:25
“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广汽确实进入了‘战时状态’。”10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这样定义广汽当前的处境。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广汽确实进入了‘战时状态’。”10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这样定义广汽当前的处境。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这番紧急表态的背景是广汽集团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10月24日,广汽集团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06亿元,同比下滑1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4亿元,同比下滑27.02%。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累计净亏损已高达43.12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惊人的3691.33%。

业绩全面下滑,创历史最差表现

广汽集团这份三季报,堪称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差的业绩表现。从营收方面来看,广汽集团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662.72亿元,同比下滑10.49%。仅第三季度,营收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40亿元,这一数字足以彰显广汽面临的市场压力。

盈利能力的下滑更为明显。前三季度43.12亿元的净亏损,与上年同期盈利1.2亿元形成了鲜明对比。若从单个季度来看,广汽集团的亏损情况并未好转,第三季度17.74亿元的净亏损,较去年同期还扩大了3.77亿元,显示出亏损态势仍在持续恶化。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广汽集团官方解释是“受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以及需求结构快速升级导致汽车销量与盈利下滑,以及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估值溢价,利润总额同比减少等综合因素所致”。这一解释背后,反映出广汽在行业转型大潮中的被动局面。

细究之下,广汽集团的业绩滑坡直接反映了其销量困境。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8.37万辆,同比下滑11.34%。除广汽丰田实现4.89%的同比增长外,旗下其他品牌全线下滑:广汽本田同比下滑27.58%,广汽传祺同比下滑15.84%,广汽埃安同比下滑19.99%。

这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广汽旗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几乎全线承压。曾经依靠合资品牌“躺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自主品牌又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这正是广汽当前困境的核心所在。

销量利润双杀,合资自主齐衰

广汽集团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外部环境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结构快速升级,导致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而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又异常残酷。

广汽集团作为传统燃油时代的受益者,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难免遭遇阵痛。

内部因素方面,广汽集团的两大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曾是其利润支柱,贡献了近六成的利润。然而如今,这些“利润奶牛”正在变成转型的“包袱”。数据显示,广汽本田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7.58%,即使在第三季度出现环比回升,但同比仍大幅下降25.63%。

在自主品牌板块,广汽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广汽传祺前三季度销量下滑15.84%。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埃安也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1.9%,2025年月均销量仅2.5万辆。高端子品牌昊铂的表现更是远低于预期,年目标完成率不足15%,高端化之路举步维艰。

值得注意的是,埃安品牌虽然有一定的销量基础,但据媒体报道,其单车亏损超过万元,这解释了为何销量增长难以转化为盈利。另一方面,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带来的估值溢价,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对比基数,使得本期业绩的同比降幅进一步放大。但即便剔除这一因素,广汽集团的核心汽车业务盈利能力下滑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与同行相比,广汽的处境更为严峻。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达180亿-200亿元,长城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也达到94.31亿元。相比之下,广汽43亿元的亏损显得格外刺眼。这种反差凸显出广汽在成本控制、产品结构和经营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番禺行动与战略合作双管齐下

面对严峻形势,广汽集团的变革早已启动。2024年,广汽集团吹响了“番禺行动”的号角,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作为这一行动的重要标志,广汽集团总部整体从广州CBD迁至番禺化龙。这一搬迁不只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象征着广汽试图让决策者“听到炮火”,并推动企业从“战略管控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广汽集团的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加码。冯兴亚在节目中透露,广汽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580亿元,而2025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将突破100亿元,日均投入达2000万-3000万元。以近900亿元的营收来看,广汽的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超过了11%,远高于行业5%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广汽对技术自研的决心。

在技术层面,广汽于今年8月发布了“星源增程”技术,实现增程器油电转化率3.73kWh/L、电驱系统CLTC工况效率93%等多项行业领先指标。在智能化领域,基于生成式AI与端到端模型融合的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已覆盖99.9%的道路及超99.5%的车位类型,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前列。

除了内部改革,广汽也在积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其中,与华为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9月,双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启境”正式官宣。冯兴亚透露,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启境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中上市。该品牌名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议命名。据悉,“启境”品牌会全系列、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广汽还与京东、宁德时代达成了合作。今年10月,三方联合推出了“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这是首款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技术的量产车型。这种跨界合作通过整合广汽智造、安全及研发优势,京东供应链与数字化生态资源,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及换电生态技术,协力革新汽车消费模式。

海外市场也成为广汽破局的关键棋子。今年1-9月,广汽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36.5%,业务覆盖85个国家与地区。在欧洲等重点市场,广汽第三季度已进入英国、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并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T。广汽规划在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为此将构建完善的市场渠道、服务体系、产业链生态与能源补给网络。

在更具前瞻性的领域,广汽也在积极布局。其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在第三季度已完成香港、北京两地样机交付,获得过千架意向订单;并已推出三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养、安防等场景展开示范应用。这些布局虽然短期内难以贡献业绩,但代表了广汽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度思考。

结语:

展望未来,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只有高密度作战,才能确保改革不断档。”在“番禺行动”引领下,广汽的核心指标已出现温和好转。第三季度,公司合并营业总收入环比上涨6.98%,全集团汽车销量达42.84万辆,环比上升11.49%,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难熬,但也意味着曙光不远。2026年,随着与华为合作的“启境”品牌首款车型上市,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广汽集团这场翻身仗的胜负才能渐见分晓。对于这家老牌车企而言,现在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也是蜕变的必经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广汽第三季度

上一篇:调查|被BBA压了这么多年,沃尔沃终于靠着全新XC70“长脸”了
下一篇:都是降价惹的祸?调查显示燃油车质量全面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