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资讯 > 正文

应对消费升级和市场年轻化 车企大咖们有妙招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8-04-24 12:00:35
4月24日,由品汇汽车与一点资讯共同举办,以“进级之路”为题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分论坛《新消费趋势下的市场升级》论坛上,诸多车企领导针对“消费年轻化、理性化以及大量资本涌入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形态提升至新的历史高度。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汽车市场,车企要如何重新审视品牌定位、更新车型设计和改变营销策略,来满足市场新主力?”进行了探讨。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4月24日,由品汇汽车与一点资讯共同举办,以“进级之路”为题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以新消费趋势下的市场升级、新营销形势下的品牌升级、新能源环境下的产业升级三大主题,让40余位汽车行业大咖同聚一堂,以互动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时代的变革与机遇。

随着消费年轻化、理性化以及大量资本涌入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形态提升至新的历史高度。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汽车市场,车企要如何重新审视品牌定位、更新车型设计和改变营销策略,来满足市场新主力?

在《新消费趋势下的市场升级》论坛上,主持人华泰汽车集团副总裁、华泰控股集团品牌总经理曾业辉,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军、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山、汉腾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江西汉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雄辉、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欣欣、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伟胜就问题展开了探讨。

以下是《新消费趋势下的市场升级》论坛探讨内容:

曾业辉:现在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全新的时代,汽车新时代,它表现出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信息的宽泛化、快销化,消费的群体区域年轻化,现在完全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第一个测试是您觉得这些90后的年轻人,有一些什么特征,特别明显的标签写在题板上。

宋军:三个关键词,我写的是品质、价值和分享,这三个词有一定的内在联系,90后现在展厅里是两个90后的舞台,一个销售顾问导购员大部分是90后,一个是购买车的主流是90后、95后,这两个90后的舞台每天在上演的品质、价值和分享的故事,是一个场景。另外一个场景,我们身边的小伙伴90后越来越多,在吉利汽车我们员工食堂每天会看到很多90后跟我一起分享。这个当中有意思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他们很进去,他们每天同样可以加班、没有怨言,可以在工作当中享受到一点点的乐趣。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一样会去吃晚餐,完了去加班。有一些90后很有意思,煮面条,说阿姨帮我煮三种蔬菜,吃完就去加班了,我说为什么要吃这个,说因为要颜值担当所以要健康,这就讲的是品质。他认为在这种消费的观念当中,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价值,这些他也愿意跟我这个70后分享。

90后、95后的消费特征可能是比较简单的。

廖雄辉:我孩子是90后,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我感觉跟他对话非常难,做父亲的也有这种体会,感觉叛逆无法理解他很多交流,我原来在外面经常出差,晚上接到家里的电话,孩子在家里闹腾,这个事情我们也思考了很多,为什么会那么多冲撞,可能每一代人都一样,我们这代人理解下一代人有难度。

他们独体性确实比我们强,他们有自己看问题的观点,我们会依从一些正面的主流价值观,他会有自己的看法。他有时候会跟我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人要有独立性,他作为90后是一个缩影。

第二个讲自由,他们虽然没我们那种自主、纪律性,他自己觉得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们会去做,包括时间、观念,我们对自己约束的比较多,他们独立性、自主性、自由的追求比我们更强烈,我们活在转型的阶段,改革开放我们正好读小学受过那种教育,进入社会变成了自主要择业了,整个社会经济上的大转型,国有企业的经济开始比例逐步降低,民营开始崛起,我们属于一个转型的阶段。他们生活的阶段,对自己的自由度比我们高的多,在消费观上他们比我们更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包括我孩子他们购买东西,我们是在看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现在目前的X5的车更加年轻化,他们这些人受到别人的影响相对不像我们那个时候那么大。

马振山:我总结90后是个性、自我、活力三个词,正好昨天是我们办公室搬迁的第一天,我们有三个会议室,我手下大多都是90后,我说三个会议室的命名交给你们,你们定,完全交给你们。结果下午有了两个小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答案,将近有八九个方向,有漫画、星座、古典书籍,方方面面的,非常有想法。所以说90后个性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到最后我在我的诱导下,慢慢集中,最后不得不排。

从点看,大家非常有个性和活力,这样的一代年轻人,更具有创新性,我们营销如果能够符合他们的胃口,我们的产品、营销方式能对他们的胃口肯定是对的,如果按照原来的说的话不是他的话语体系,没有对话基础,这是我体会的比较深的一点。

潘欣欣:三个词,差异化、难琢磨、爱出位,我刚才脑袋里第一个是差异化,这可能是做营销时间长的职业病,大家感觉好像90后跟穷孩子一样,很难对付。但是其实还好,因为最近走五六线城市比较多,很多我们做自主品牌的一线销售顾问也是90后,也能够看到他们身上有一些吃过苦的痕迹,也会有一些坚韧不拔的气质。总体来说,我们还是要更多的做深入调查,把真正的代表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中国90后的性格特征,要摸深一点、透一点,不是用自己脑海里简单的关键词一概而论了。

李伟胜:第一个是反权威,他们不相信权威,在他们心理没有权威,第二是我最大,在他的世界里认为他就是老大,他必须得到应有的,我们不能按传统的管理束缚、要求、标准强制性要求的时候,这样往往是没有用的,必须很好的沟通。第三个是玩的文化,整个90后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他的概念里就是一种玩、娱乐。这里面相对来讲,对90后文化现在是主流消费群体之后,应该会对目前的中国品牌和海马目前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好的品牌,其实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机会,新的分化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

曾业辉:这是很有意思的几个老总的分享,很独立,追求一种品质,他们认为的一种品质,个性很发散,反权威,很难搞,迅速转变快,这个很有意思。如果作为营销的老总不能去理解这些90后、00后的消费者,可能要失去一些市场。

比如说我是不大懂抖音,一些方面接受程度不跟年轻人一样,火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抓住了年轻人的特征、心理,也就是你们的市场机会、财富机会、这个时代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现在有一个现象,70后的大叔们造车,让80后的年轻人去卖给90后、00后更年轻的人,这里面几个老总怎么理解这个现象,能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能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年轻人?

廖雄辉: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情,到我们这个年龄人,可以找到理解年轻人的办这个事,不是事事都事必躬亲。

宋军:我觉得正常的主流常态,这不是反常态,这是非常自然的,50后、60后生产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很正常,一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才会更向上,所以都是最主流的,没有什么问题。

马振山:我现在下面有一个部门叫商品企划,原来部在十几年前我创立的,那时候还是80后,我最近把整个部门的产品经理都换成88后,因为我觉得在用大叔们确实跟不上形势了,而且这帮88后、90后确实有想法,我带他们去见自媒体,有很多自媒体都是他们的偶像,打成一片。从主机厂未来来讲,从商品企划一直到产品开发,一定得用目标消费者这样的人群,当然得有老师带一下,否则方向和想法不一样,从这点看,应该让目标消费者阶层的产品经理去做目标消费者需要的车。

潘欣欣:我觉得本来就是每个行业都要面临的风险,手机也是一样,可能工程师也是70后、80后,造出来的东西要卖给90后、00后,老化,与天斗地斗其乐无穷,这本来就是营销人需要去链接的制造和消费者中间的一个链条,要把他们的思维、做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年轻人的需求,这本来就是营销人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风险,营销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这些人都可以回家吃老母,这是一个必然,不可怕。

李伟胜:这个和哪个年代的人生产和做营销不重要,因为做营销本身你的目标就是你的客户,因为现在客户已经是90后了,一定会决定了他反推动了我们这些做生产、设计、搞营销的人,如果你不具备理解客户和客户沟通的平台和能力、意识的话,可能没办法做了,这些东西是反响推动去淘汰的。所以,做市场一定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其他自然会产生一个迭代的方向。

宋军:我觉得换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怎么解决70、80、90的沟通问题,也就是大家所问到的年轻化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核心是沟通,比如说我说三个字大家一定会有感受,叫滴。

曾业辉:研发生产制造整个集团、整车企业的统筹需要一些职业经理人去统筹,马总很多部门都换年轻人,这里面不矛盾,你统筹的时候要有一些新鲜的思想、新鲜的年轻人介入进来,要去理解这些年轻人,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目前大家都在说转型升级,你理解现在的市场营销的模式,到底体现出哪一些升级?比如说有一些新型的造车势力可能不再开4S店了,可能就是展示中心,有一些直接在网上下单了,甚至网上零首付也出现了,各种新的形势出现了,怎么理解市场和营销的升级?结合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工作,也谈一下接下来这几年,怎么在升级的情况下做好营销的工作。

廖雄辉:我个人观点升级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需求,一类是隐性需求,消费者有这个痛点,但是自己不一定意识到,产品呈现出来说我就是需要这个东西。比如我们第一次看到iphone4的时候,一看我就需要这样的手机,这个原来潜在需求消费者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所有升级都围绕着消费来说,一切的产品都应该来源于市场,最后再回到市场,只有这样的市场才会有生命力、竞争力。

技术升级确实会把很多显性需求满足了,从未来的营销角度上说,现在信息、碎片化非常明显,包括现在人的阅读习惯都开始碎片化了,这些变化对营销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些新型的传播手段怎么去提高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做营销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宋军:我们聚焦在转型升级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最能够看出来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变化,但是很遗憾不允许做广告,很为难举例说明情况。我们在吉利汽车原有的600万客户当中,增换购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价格升级了,背后的价值也升级了,需求的品位升级了,围绕这些变化我们在跟消费者沟通的所有环节、设计当中,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考虑到价值和品位的升级。再比如说我们从外部转换增换购来说,增换购就是消费升级最典型的代表。比如吉利博乐在2016年,从合资品牌已有的产品用户流入到来购买到博乐的占31%,2017年是42%,2017年和2016年产生11个点的变化,这是价格、价值背后品位的升级,这些工作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

马振山:我谈一下我对未来整个营销如何面对升级的看法。第一每个企业都要基于目前自身的现状,一汽大众来说我们有重资产,我们有将近900家4S店,如何用好这些4S店,而且如何能够迎合目前年轻消费者接触的触点,我们在探索,包括线上、线下体验店都会开展。这个东西在过程中,我在想三年之后,我判断中国电动车会进入到一个规模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候中国的4S店的模式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目前来看我觉得应该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的问题,比如说电动车不需要回厂,中国需不需要这么多的4S店,这些4S店怎么办?每个店每个集团都得思考自己的未来,往哪个产业链方向去转型和发展。所以说行业来看,对这些方向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为电动车的爆发一定是占中国市场10%的时候,将会出现一个爆发式增长,整个电池的技术那时候会有比较成熟的突破,那个时候4S店面临大的问题。4S店目前还是靠衍生、回厂去生存,未来如果失去了跟客户的触点靠什么生存,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短期来讲都是一样的,传统的线下往线上发展,我们也是触点性、体验性的发展,未来会怎么办?这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潘欣欣:其实我们是一个国企,我希望要升级是决定国企命运的这些人的脑袋要升级,能够真正给我们一些条件和已经升级过脑袋的民营企业的对手们,能够有条件去放手一搏,能够拼一个高低。我现在不想谈更多的营销升级、消费升级。我在想什么时候能够给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真正有可能去按照自己的步调、自己的节奏,去市场上能够展示展示我们的才华。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缺乏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也是一直很支持开放的环境,能够让更多的隐性的手,不再决定我们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未来,而是真正由市场来决定。

李伟胜,刚才主持人讲到消费升级的话题,消费升级不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升级无时不在,时刻没有停止过,并不是我们这个年代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什么大家觉得现在这个话题特别敏感,应该是由于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做营销核心是做信息不对称,在这种背景下导致我们现在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彻底,因为没有秘密可言,所以大家认为这种升级那么紧迫,是竞争导致的,这是一个大前提。

第二个因为今天在座的有不少像我们这种有很多自主品牌,在这种竞争下,像我们海马这种自主品牌,就是要聚焦,要在一个足够小、守得住、养得活的市场上让自己先活下来,在局部市场上让我们的资源和相对能力,能够产生相对的优势,不应该拉开膀子在更大的场合竞争,是竞争策略的问题。大方向升级的背后是一种聚焦的能力。

曾业辉:让市场决定很多事情,营销也是无止境的,进级也是无止境的。明天就是全球论坛,今天很多媒体朋友在这儿讨论很久,既然是进级之度,目前中国汽车业面临开放升级的问题,前不久刚刚宣布要放开股比,几位老总回答一下怎么看待放开股比,对中国汽车业、汽车企业、自主品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廖雄辉:股比放开的问题是很多年以前讨论的问题,中国30年的汽车行业,中国是用市场去换技术,现在市场都出去了,技术没换回来。中国的汽车产业跟国际上汽车工业强国有两个非常凸现的差距,第一个是技术研发能力,第二个是品牌塑造能力。这次中兴通讯的事件,我想给所有国人都敲响了一个警钟,在文革前期当时刘少奇和毛泽东谈了一段话,说中国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毛泽东反问他你给我买一艘核潜艇回来。实际上中国汽车产业在文化上没有自信,自我阉割,总觉得自己在技术上不如人。股比放开,对中国自主品牌是不利的,大家今天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动物要生存,这样动物是不会有生存力的。我本人在国企、民企都干过,我非常知道这样的体制对市场应对的能力的培养、锻炼,民营企业就是野生动物,国有企业就是圈养动物,圈养动物生存能力不如放养动物。环境早就了能力,对于股比放开短期的痛苦,自主品牌所有人都应该承担,但是这样长放下去以后,中长期对中国的汽车产业一定是一剂非常强大的刺激,使中国自主品牌能够走的更强,能够获取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的逼迫下,不得不沉下心花心思,提高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

宋军:期待已久,积极拥抱。

马振山:非常支持这个政策,股比放开实际上外资不一定能放弃合资,他们也不傻,中方现在的力量也不一定是弱在哪里,股比放开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我觉得早一天放开比晚一天好。

潘欣欣:我们是合资企业,放不放开无所谓。

李伟胜:我们是竞争导向,越竞争激烈的市场,越会产生更多的强者,我们拭目以待。

曾业辉:今天的分享非常精彩,时间有限我们让给下一场,谢谢各位老总。

相关热词搜索:老总主体

上一篇:法拉第FF 91首次公开内饰 或量产在即
下一篇:一线营销老总说:解决消费者痛点就是要快准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