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评论 > 正文

智能网联或是自主品牌 新的“弯道超车”机会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9-04-08 12:08:30
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历史性变革。在L2级量产搭载方面,各大厂商已不约而同将2019年作为普及元年。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不断的更新,第四次产业革命也随着而来。曾经我们不敢想的,都在一步一步实现。

现如今,大部分车企都已经“抢闸”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当前的量产车型上,实现L2级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或成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总的来看在自动驾驶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具备了一批有实力的厂商。

就在去年,像长安、吉利、北汽、长城这样优秀的自主品牌都实现了L2级别自动驾驶量产,其中更是还有小鹏和蔚来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代表。

与此同时,像通用、福特、丰田这样的合资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启动在中国进入L2级别的“备战”。

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历史性变革。在L2级量产搭载方面,各大厂商已不约而同将2019年作为普及元年。

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自主品牌或将迎来继新能源之后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用户体验方面,相对于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对于消费者的理解确实更胜一筹。

4月3日,北汽集团与媒体进行了一次上海车展前的沟通会,但在沟通会开始前,北汽集团先组织众多媒体老师体验了北汽的自动驾驶汽车,这足以表明他们对于自身技术的信心。

这场沟通会传递了哪些信息?

在这次沟通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踏实和进步的北汽集团。

这次体验的自动驾驶与我们平时听说的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说大多都是单车自动驾驶,而今天要说的是队列式自动驾驶。

领航车行驶之后,通过车载雷达和云端监控技术,把第一辆车走的数据全部同步到我乘坐的车以及其他几辆车。

简而言之就是,除头车外其余车辆可以做到全无人。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孔凡忠表示:“我们横向偏差在30厘米以内,纵向车距在10米左右,这些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L2级并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仅能够在某些条件下才能实现,如当行驶于没有清晰路面标识的更为复杂的地形时,仍需人类驾驶员来控制车辆。

汽扯扒谈了解到,当车队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社会车辆突然变道插进车队时,还是需要人工干预的。不过好在无人车会提前预判并减速驾驶员只需轻踩刹车,便可切换至人工驾驶模式。

作为北京智能化成果在“强企”领域的最新应用,北汽集团大力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的背后是正是为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成果。

未来北汽集团将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助力智慧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建设,北汽集团研究总院的院长谢伟表示:“北汽作为市属国企的龙头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智慧城市里面的车端的所有工作。”

根据“海豚+”战略,北汽集团将重点围绕智能化和网联化,聚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谢伟表示:“如果说1.0是解决了会造车的问题,那么2.0就是造好车,造能够被客户认可的车。”目前北汽集团已经实施全面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的双轮驱动战略,“我们希望下一步推出的3.0产品里能够出现爆品。”

未来北汽将全面推进L2及L2.5级智能驾驶规模化量产应用;加快建立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全新平台;2022年之前实现L3级智能驾驶规模化量产;开展L4级相关产品的开发、测试和示范,通过冬奥会示范运营,实现全球首次规模化L4商业化运营。

协同研发,跨界融合

孔凡忠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应用,协同研发是非常关键的。“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基本上把汽车行业、电子行业、通讯行业、互联网行业,还有其他的交通行业都关联到一起,远远超出了传统汽车的产业链。”

目前,北汽集团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布局和重点突破。

据“汽扯扒谈”了解,北汽集团已经和360以及国外的一些信息安全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展开了合作,此外跟BAT也有大量的合作。

北汽集团围绕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现已建立起围绕智能网联技术全价值链的朋友圈,致力于全球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创新模式的建立,构建开放、共赢的智能新生态。

孔凡忠表示:“我们的目标是,2022年要把北汽集团打造成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具体而言就是在产品层面,要具备智能网联的基因和功能;在企业层面,要成为智能网联领域里面的创新企业。

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推进,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着多维信息交互网络的形成,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因此,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抢占未来汽车产业的战略高地。

然而就现阶段而言,要实现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期待在未来北汽集团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国际市场来看 哪家的新能源车卖的最好?
下一篇:从上海车展看未来 新能源轿车或将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