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车 > 新能源 > 正文

异军突起的造车新势力 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改变?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8-12-14 08:41:41
在拿出成绩之前,新事物遭到怀疑也是正常的,很多时候就算拿出成果,人们也倾向于对其进行批判和质疑。不可否认的是,在造车新势力们的影响下,我们对于车辆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近些年,造车新势力们刷头条可谓是不亦乐乎,隔不久就会有一家跳出来吸引一波流量,“PPT造车”也一时间流行了起来。时间退回到17年5月,蔚来用EP9以6分45.9秒刷新了纽北圈速,也让造车新势力的概念一下进入了人们眼中。

在拿出成绩之前,新事物遭到怀疑也是正常的,很多时候就算拿出成果,人们也倾向于对其进行批判和质疑。不可否认的是,在造车新势力们的影响下,我们对于车辆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今天,“E车汇”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对于汽车消费产生了哪些变化。

不可思议的消费观

对于传统车企们来说,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上市=交付。传统车企们在车辆上市之前就会先把新车运到各个经销商,并且在展厅中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旦上市之后,消费者便可以直接从4S店提到新车。显然,新势力们在此处进行了“创新”,消费者下了大订金之后甚至需要一等再等。细数现在关注度高的几家造车新势力,没有“延迟史”的几乎没有。

奇怪的是,一些消费者竟然接受了这种现象,在知道延迟交付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交下订金,展现出了对这些企业无比的信任。事实上,直到真正接触到这类用户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这种历经磨难才拿到车的人只是“五毛水军”键盘下塑造的人物而已。

“E车汇”身边就有这些新势力品牌的车主,他们似乎对交付、产品质量的问题都表示谅解,在经历了一次现场死机之后,车主表示:“毕竟是新出的产品嘛,有点Bug是正常的”。但当我问到他如果一辆奥迪A6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却表现出了一幅“退车”的架势。

时至今日,“E车汇”认为正常的买车流程应当是衡量预算之后,考虑车辆的品牌价值、性能、口碑、销量、使用成本、保值率等等这些关键因素。而对于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来说,除了产品参数可以提前预知,剩下的因素似乎都不可预知,甚至买车前连试驾都成为奢望。这不禁使我们心生疑问:辛苦攒下的钱,为何要交给一个没有造车历史的“车企”呢?

是扭曲还是理性

如果以“E车汇”传统的观念来衡量,那位车主这样的表述甚至会被判断为“双重标准”。但如果换位思考,以现在社会主流的消费观来看,这种思维方式似乎又可以站得住脚。

像北京这种城市,每天的生活节奏分秒必争,上班下班还要经历各种堵车、以及交通管制。对于大多数需要开车通勤上下班的人来说,汽车的意义已经不再是更高的排量、又或者多么强大的动力,转而代替的是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的需求,当然也包括自动驾驶。同时,作为一线城市,人们手头的装备也在向着智能化发展,手机、家电、甚至日用品都能与智能终端设备扯上关系。

仔细一想,这与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的产品研发方向可谓是高度契合,智能化一直是它们承诺给用户的理念。对于大城市的人们来说,新奇的理念显然比传统、千篇一律的产品更具有吸引力。相比之下,尽管交付进程并不是畅通无阻,但新势力们的用户服务和运营都做的更加到位。相较于传统销售模式,新势力们更偏向于在线下单、个性化定制,以及用户群体的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不得不说,适度的新鲜感一定会带来销量,新的理念也总会获得关注,但维持这种优势需要对自身产品的精益求精。以目前已经交付的产品情况来看,不少新势力都在产品上存在着各种问题:组装工艺不达标造成的内饰、外观的接缝不齐和异响问题;人机交互系统使用不够顺手,经常黑屏、死机;续航与标称相差甚远,驾驶感受低于价格标准等等。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从用户需求、服务入手没有错误,但坚决不能忘记造车的本质是车辆本身。服务与产品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一方面的缺失都会造成用户的流失。此外,车辆的售后渠道、服务体系依然需要完善,就算没有当甩手掌柜,需要维修的车辆没地方修理,对用户来说更加麻烦,而这些问题也会随着销量的提升愈发明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市场下滑成定局 11月新能源车销量逆势高攀
下一篇:补贴退坡已成定局 但新能源车企的鏖战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