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召开经销商大会,首次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管理层阵容。一个精心设计的“2:3:3”权力结构浮出水面:两位高管来自福特中国,三位来自福特纵横,三位来自长安福特。
这一安排打破了此前业内关于“长安福特体系主导,福特纵横班底遭血洗”的猜测,展现出福特中国在平衡各方利益上的深思熟虑。
就在五天前,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正式设立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三方共治打破门户之见
在新公司的8人核心管理层中,总裁陈晓波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他的履历主要集中在长安福特,但福特中国明确表示,陈晓波将直接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代表的是福特中国整体利益,而非长安福特一方。
细观管理层架构,来自福特中国的骆书凯和顾晶分别负责网络和财务。来自福特纵横的顾嘉颖、王艳、赵芳成则分别掌管市场、产销规划及市场洞察、大客户及二手车等业务。来自长安福特的付磊和刘毅则负责零售及销售大区、服务等职能。
这种组织架构避免了任何一方话语权占据绝对主导或者只是领导“一言堂”,与2018年失败的全国分销服务机构(NDSD)形成鲜明对比。当时NDSD隶属于长安福特,导致其无法完美平衡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的利益,最终因无法实现整体销售提升而解体。
全资子公司是关键战略升级
福特在中国的渠道整合并非首次尝试。2018年,福特曾成立全国分销服务机构(NDSD),试图统一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和福特进口车销售渠道,最新效果并不好。
本次成立全资子公司是区别于NDSD的关键战略升级。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它不再受制于任何一方合资伙伴,从体制上确保了中立性和公正性。
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表示:“它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强化福特品牌形象,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统一的品牌体验、更加完善的产品系列,更加合理、便捷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经销商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从分散经营到协同作战
渠道整合后,福特在华经销商网络将实现规模扩张。据相关数据统计,长安福特现有约270家经销商,福特纵横约110家,合并后总数将超过300家。这一变化不仅优化了产品布局,更通过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此前,长安福特主打城市SUV,福特纵横则聚焦皮卡与越野车型。整合后,消费者可以在同一销售服务网络接触到福特全系乘用车产品,享受一站式服务。
这种整合模式与丰田中国近期在“单城单店”区域的试点举措异曲同工——在只有一家丰田合资品牌4S店的城市,授权其同时销售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以保障经销商利润并填补服务空白。
升级后的销售服务渠道将打造独具一格的“福特纵横”生活体系,这一战略旨在将传统的汽车交易转变为全方位的生活方式服务,与福特在华“FUN天性,去野行”的品牌主张高度契合。未来经销商端门店布置、展示和形象都会统一到现在福特纵横的模式。
福特在华的油电突围
福特中国的改革面临不小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而福特电动化转型却步履维艰。而同时,国内燃油车市场不仅缩减,而且更为集中。在燃油和电动市场突围,对于现在福特而言都非常有难度。
业内专家指出,渠道合并虽能减少内耗,但无法解决核心问题。分析人士认为:“福特还应在中国加大产品力的投入,推出贴合中国市场的电动或插混车型,优化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加强品牌营销,重塑科技感和年轻化形象。”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即将于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摆在陈晓波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此次渠道整合犹如福特在华的一场“战略突围”,其成败将取决于能否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真正打造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销售服务体系。
正如吴胜波所言:“中国市场永远奖励快于变化的企业。”
上一篇:汽车门把手迎来强制性国标,隐藏式设计因安全风险将“退市”
下一篇:CLTC纯电续航215km 猛士M817 Max+版售价36.9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