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连续三年巨亏、负债总额高达56.1亿元的老牌重卡企业,在宣布破产重整后获得了30亿元资本注入,这场重整大戏的背后,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在“双碳”时代转型升级的缩影。
10月24日,上汽红岩官方宣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重庆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成的重整投资人联合体与上汽红岩及其管理人正式签署了《上汽红岩重整投资协议》,标志着上汽红岩司法重整迈入实质性执行阶段,企业迎来全新发展起点。
就在数月前,上汽红岩还深陷破产重整危机。7月1日,债权人重庆安吉红岩物流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严重资不抵债”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上汽红岩进行破产重整。
根据协议,四家投资人共同将向上汽红岩投资30亿元,取得重整后公司66%的股权。本次投资将用于清偿债务、补充流动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后续经营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意味着此次上汽红岩重整不仅有效化解了上汽红岩的债务危机,更通过引入产业资本与地方国资战略投资者,为企业带来资源协同、管理提升与市场拓展的多重助力。
早期转型者为何跌倒?
作为一家六十年专注重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上汽红岩不仅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曾是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先行者。
早在2019年,上汽红岩首款氢燃料自卸车就已亮相行业研讨会,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经过两年多发展,上汽红岩已构建起氢燃料重卡和纯电动重卡两大产品系列矩阵,针对四大细分市场,18个细分行业,推出了9款车型。
更令人惊讶的是,上汽红岩对未来技术产品的设定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新能源发展模式,而是将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定制化相关技术融合贯通。然而,早期布局并未转化为市场优势。2024年,当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以147%的增速爆发式增长时,上汽红岩的新能源产品占比却不足5%。
2024年,国内重卡市场销量同比下滑35%,自卸车需求萎缩尤为严重,而上汽红岩仍将60%产能集中于传统燃油自卸车。与此同时,智能化投入与回报失衡。尽管上汽红岩早在2017年便启动“5G+L4”级智能重卡研发,但其在智慧工厂和新一代智能重卡项目上累计投入超15亿元,却因商业化落地缓慢,2024年仅交付50辆智能重卡。
30亿资本的重整方案
9月30日,动力新科发布正式公告,揭晓了上汽红岩的重整方案。由上汽工业集团、动力新科、重庆两江产投、重庆发展组成的“四方联合体”脱颖而出,抛出合计30亿元的现金投资方案,拿下重整后66%股权,剩余34%股权由债权人通过“以股抵债”方式持有。
重整后的股权结构彻底重塑:其中上汽工业集团出资8.64亿元,持股约19%,为单一最大股东,主导重整方向。动力新科出资6.66亿元,持股降至14.66%,退居财务投资者。重庆两江产投与重庆发展作为重庆地方国资平台,各出资7.35亿元,分别持股16.17%,合计持股32.34%,形成重要战略支点。
这意味着,动力新科将失去对上汽红岩的控制权,后者不再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据测算,仅“出表”带来的账面利润就占动力新科2024年归母净利润绝对值的50%以上,极大缓解其财务压力。
30亿元现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即期偿债、员工安置与产能维护、未来生产经营。据评估机构测算,重整后上汽红岩单体口径净资产将升至约45亿元,资产负债率有望从资不抵债降至55%以下正常经营水平。
新红岩的调整与转型
10月17日的经销商座谈会,成为观察新红岩转型方向的窗口。会议主题“新红岩、新智电、新征程”,彰显了企业再生的决心。上汽红岩公司总经理邱学军以“反思为基、实干为要、创新为魂”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
新红岩将轻装上阵,在上汽与重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聚焦核心市场、产品、客户TCO、经销商盈利,卷价值、卷TCO,不卷价格、不卷规模。同时新红岩将实施“双技术路线并进战略”,逐步推出引领行业的智电重卡产品。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施轶才则透露,上汽红岩已通过流程优化、组织优化、体系优化,形成了产品开发的“铁三角”,真正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使用场景、差异化分析、技术路线分析来定义产品。他对“铁三角”团队提出三点工作要求:坚持以产品为王;坚持生态赋能;坚持助力终端。
重整成功的概率与挑战
对于重整后的发展前景,多位业内人士持谨慎乐观态度。国资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有利于获取低成本融资、政府订单、产业基金支持。重庆地方国资的强势入局,不仅为重整后的上汽红岩注入本地化资源,也表明重庆市政府意图通过资本手段“留住”这家整车龙头,强化其在全国商用车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资质稀缺性是新红岩的另一张王牌。全国具备重卡生产资质的企业不足30家,且环保、安全、油耗法规趋严,新建工厂几乎不可能获批。红岩拥有完整的国六、新能源、智能网联公告目录,是“壳”资源中的优质标的。
此外区域产业配套优势也不容忽视。重庆已形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驾驶室、车架等较为完整的重卡产业链,加上长江水运、铁路专线、中欧班列(渝新欧)叠加的出口通道,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并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2025年,中国重卡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年重卡销量预计在90万辆左右,仅为2020年高峰的六成。同时,包括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乘用车车企“龙头”也纷纷推出新能源重卡车型,这无疑让重卡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和多元。
所以上汽红岩重整成功只是拿到新“入场券”,未来三年,红岩需在治理、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等多维度完成系统性再造,才能真正走出“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