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 正文

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充电桩,到底为何拉了后腿?

来源:汽车信息网 | 2017-01-24 08:41:33
时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受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全面普及、推广和应用,未来出行的电动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发展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充电站点能够充分覆盖相关地区,现在充电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充电设施,还包括通电协议的开放性。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时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受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全面普及、推广和应用,未来出行的电动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发展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充电站点能够充分覆盖相关地区,现在充电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充电设施,还包括通电协议的开放性。

针对以上充电领域现状,充电网在总结电动汽车的失败案例后发现,由于难以转换充电站的“锁定效应”特性,导致其无法及时响应行业以及特定时期的需求变化。为能了解更多OCPP协议相关内容,日前,“E车汇”(Eautofan)独家采访了OCA(全称Open Charge Alliance,开放充电联盟)标准制定项目负责人、OASIS OCPP(全称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开放充电协议)技术委员会联席主席Lonneke Driessen-Mutters,OCPP技术顾问Jonel Timbergen及充电网核心技术人员。

关于开放充电协议

E车汇:充电桩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一个正在不断进化的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包含了各种参与方、设备和协议。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已经诞生了很多新的参与角色和使用场景,未来还将会更清晰的发现哪些角色和场景可以更成功和更广泛的适用于各种市场结构。而只有开放协议才能支持不同电网间服务的操作互联,一方面支持各种规模的服务商以较低门槛加入供应链,另一方面类似于现在通讯系统,通过互联给予终端用户自由选择和切换服务的权利。

  

E车汇:开放充电协议的开放性是什么?

A:开放充电协议(OCPP)为充电站点与任何中央管理系统间提供一种统一的通讯方案。这个协议构架支持任何充电服务供应商的中央管理系统与所有的充电站点相互连接。

E车汇:开放充电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A:OCPP提供一种成熟的开放模型,在这个模型下,所有利益相关方为了一个共同的标准通力合作。

E车汇:开放充电协议的应用现状如何?

A:目前,开放充电协议已经应用于16个国家20000个设施,已成为欧洲和美国部分地区充电网络通讯领域事实上的开放标准协议。

开放充电协议的功能

E车汇:目前,中国充电桩所应用的104协议为何不能建立互联互通?

A:在中国,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和奥能等多数国内充电设备生产厂商和运营商多采用以104协议作为基础协议,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筛选和修改。虽然104协议一开始为开放协议,但供应商在对其修改后,协议变为“半开放”的状态。因为没有完全统一的规范,那么就无法自动和其他产品互相通讯。

  

E车汇:那么,OCPP还能解决什么前瞻性问题么?

A:OCPP最新版本可以支持智能充电的功能,虽然在目前阶段智能充电的必要性在中国还不凸显,但是随着行业未来的发展,它必然会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依然处于早期阶段,电动车占比目前只有0.1%,同时我们比较一下OCPP目前主要实施的地区欧洲。

以荷兰为例,当地电动车的占比目前已经达到1%,特斯拉电动出租车很常见,而且预期到2020年,电动车占比可以进一步达到2.5%。在这些地区已经可以发现,每天早晨8:00-10:00是一个充电高峰阶段,该时段电网压力较大,所以对智能充电的呼声越来越高。OCPP的设计可以比较轻松的支持管理后台给电桩下达分时用电的规划信息,保障电网稳健型,这是它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一个优势。

开放充电协议的优势

E车汇:应用开放充电协议后,充电设施最大的改善是什么?

A:OCPP支持充电站点的所有者灵活的选择和切换充电网络运营商,从而避免充电站点资源的闲置以及避免服务网络的割据及电力资源浪费。当充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协议为充电站点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口和一致的蛮漫游收费服务后,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引入更多更全面的服务,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目的。

E车汇:OCPP的推广应用会面临什么困难?

A:OCPP是一个开放协议,没有任何授权或者专利费用问题。OCPP通过制定充电站点和充电网络利益相关方间的通讯协议,成为业界被广泛应用的标准,来解决充电领域难题的方案。

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的新事物,在发展中不可避免要遇到阻碍和难题,当充电站点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时,当务之急便是制定一个允许各个企业以较低成本互联互通同时支持丰富用户场景的通讯协议。OCPP可能有些场景并不适合中国,但是它已经积累很多健全和成熟的用户场景,可以避免中国团队走很多弯路,截至目前为止至少应该是很适合充电行业学习和了解的协议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充电桩新能源汽车

上一篇:继续保持“吉利速度”,小目标先定个100万辆
下一篇:“战略转型2.0”现成效,奇瑞90万辆销量目标敲定